科技部“一带一路”十大AI应用场景揭晓 祥符实验室水环境智能监测方案成功入选

6月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科学技术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电子科技大学、腾讯公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办,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协办,旨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613164838.jpg

交流大会期间,“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论坛”隆重发布“一带一路”十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祥符实验室凭借其创新的“AI+生物传感”城市水环境智慧监测系统成功入选。这一突破性技术,为全球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613164912.jpg


一、技术突破:AI赋能精准监测

面对全球水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针对现有监测体系难以支撑水环境复杂性系统性问题的有效解决,从人工智能三要素的算据着手,立足于国际引领的传感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传感芯片-智能感知设备-物联感知体系-智慧运行系统运用多维度信息和大数据感知智能,实现基于“AI+传感”的水环境智慧监测系统,为水环境的系统、精准、高效治理奠定基础。

该系统基于国际引领的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及芯片级宽谱段高灵敏水质光谱传感器件,实现对复杂水体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浊度大肠杆菌10余项水质指标的原位秒级精准测量结合AI算法,可分钟级异常告警、百米级精准溯源,为河湖污染调查、排水管网核心技术领域排查、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及医院、畜牧场、水厂等病原爆发地和管控地的水质安全保障等提供了智能决策支撑

“我们的量子点光谱芯片就像给水质做‘CT扫描’,技术上能在秒级时间内完成多项关键指标的精准检测。”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测,还能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二、应用成效:中国经验的全球价值

该系统已在中国20余省市示范推广,支撑了长江大保护、南水北调以及北京、上海水环境治理等重大任务。形成了标准化体系,推动了水环境监测技术和模式进入数智化新阶段,支撑水环境精准高效靶向治理,实现降本增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凭借其小型化、低功耗、高灵敏、实时性、智能化等技术领先优势,填补了管网水质原位监测等行业空白,实现了“源-网-厂-站-河”一体化监管创新方案,为水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防线。

专家指出,该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很适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首先是快速部署能力。设备支持快速安装、太阳能供电,无需土建工程,可根据需求随时变更位置。

其次是成本优势,综合运维成本大幅降低。

最后是兼容性强。可提供本地化解决方案,支持与现有系统无缝对接。

“我们正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伙伴洽谈,”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不同国家的水质特点和管理需求,系统可快速调整监测参数和算法模型

 

三、行业影响:推动监测模式革新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正在改变传统水环境监测行业,通过多维度、高时空密度的水环境大数据智能分析,打破信息孤岛,解决隐蔽或突发异常事件快速识别和溯源难题,实现从“事后考核”“事前监管”的管理模式创新。

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技术已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得到充分验证,具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快速复制推广的条件。未来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为全球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该技术已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其社会价值和商业潜力得到广泛认可。随着“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深入推进,这项创新技术有望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应用。